东晋山水画文化对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启发——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a.艺术设计系b.风景园林; 福建 【分 类 号】GT12 【关 键 词】东晋 山水画文化 现代园林 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 【摘 要】东晋时期的山水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当时士人造园的理想图,对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仍有借鉴的意义。以东晋时期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为例分析东晋山水文化思想,总结东晋时期士人造园受到山水画文化影响的特点。同时,阐述对东晋山水画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园林存在的文化缺失、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借鉴东晋山水画文化进行优化的建设,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阿富汗:坐拥金山银山的乞丐[J].记者观察(上),2020,第1期 东晋隆安三年,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佛,行至人迹罕至的葱岭。不同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空哭号般的烈风,巨大的雪山仿佛吞噬一切的摩诃地狱,让人忘却时间与声首的存在。一行人中甚至有人产生了癔症,偶尔会听到一些来自脑海深处绝望的呼喊。但为了遥远的传说中的大乘佛教经典,他们仍然狂热而机械地向前迈步,向山穴深处走去。 东晋辞赋风格的转变及其特征[J].西部学刊,2019,第17期 东晋初期辞赋受到政治与时局的影响,"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大赋得以重振,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蕴;东晋中期辞赋受到"玄对山水"的影响,体悟玄理,模范山水渐为风尚,具有浓郁的玄言色彩。在这一转变中,东晋辞赋从内容到风格都显现出了新的特点,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山水赋的玄言化及其诗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东晋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士人悠游山林,"以玄对山水",促成了山水赋的兴盛。同时,东晋山水赋所体现的玄言色彩,以及抒写空间和抒情方式的改变,也体现了"赋的诗化"这一倾向。 试析东晋玄言诗中生命意识的书写[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第2期 玄诗在东晋绵延百年,得益于东晋特有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门阀制度经历了从确立到鼎盛再到衰落的过程,玄学思想在东晋前、中、后期也经历着起伏变化,玄言诗便也相应经历了草创期、鼎盛期和式微期。东晋动荡的社会环境促发了门阀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他们着意于从"生命本体"和"生命价值"两个层面对生命进行思考和探索,不同时期的玄言诗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生命意识。 东晋《兰亭诗》与玄言诗之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1期 就表达内容而言,兰亭诗无疑属于玄言诗,也体现了玄言诗理感赏心、情调逍遥、意趣恬淡的审美特质。但是,由于兰亭诗创作特殊的山水背景、“以玄对山水”的审美态度、趋同的审美心理以及因景体玄的创作倾向,使兰亭诗与一般玄言诗又有细微区别。二者之间,既表现出兰亭之景与山水清音的趋同性,又表现出直接说理与参玄悟理之差异性。而兰亭诗追求的理趣与诗思的融合,又拓展了玄言诗境,对后代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影响十分深远。 东晋时期东-西“文学走廊”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1期 东晋时期的东-西“文学走廊”,东起扬州治所兼首都建康,西迄荆州治所江陵,既是借助长江水道地理优势与“荆扬之争”历史机遇双重支撑的产物,同时也是两晋易代迁都之后中国南北文学中心历史性转换的结果,在建构建康-江陵两大文学中心以及重构整个东晋文学版图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界重在南-北文学中心迁移与交融研究,而忽视了东-西文人群体的双向互动与深远影响。事实上通过对这一东-西“文学走廊”形成机缘、文人互动与文学交融的还原与探索,不仅有益于重新认识这一东-西“文学走廊”本身的重要价值,而且有助于深入诠释东晋文学版图的内在结构及其文学史意义。 论东晋山水诗诞生的思想动因[J].长江丛刊,2018,第36期 汉末魏晋时期,随着儒家伦理体系失去了维系人心的作用,魏晋士人开始转而寻求新的宇宙本体和生存意义,确立了以老庄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玄学自然观,并由此衍生出“山水体道”的思想观念,即一个人要接受自然、体验真道,就必须接受自然状态下的山水,从而为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化提供了桥梁,这既是中国古典山水诗产生的思想动因,也是中国山水诗独特的美学魅力所在。 《容斋随笔》“东晋将相”条中的“以古讽今”与“以今观古”[J].文教资料,2018,第17期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东晋将相"条中将东晋面对胡族侵扰而长期存在归因于皇帝对于将相的信任。通过分析原始史料,结合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洪迈的这一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来自洪迈"以今况古"的思维方式及其"以古讽今"的目的。"以今况古"和"以古讽今"具体表现在洪迈对东晋的政治架构的曲解及其以东晋之政向皇帝进谏上。 果玲:峨眉山下一诗僧[J].四川文学,2018,第12期 峨眉山属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东晋以降迄今,朝山拜谒观光游览者甚众,香火不绝。民国抗战西迁,峨眉山地位突显,曾为军政要员避暑之地,如邹鲁、吴稚晖、居正、冯玉祥等,接踵而至。1935年,蒋介石为统一西南军政,曾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1939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此接受苏联新任驻华大使潘友新(Paniushkin)递交国书;同年秋,故宫南迁文物七千多箱,经上 浅谈东晋乱世中的“陶渊明”[J].黑龙江史志,2018,第6期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漫漫长卷,我们把坐标点定在一个叫做东晋的朝代,在这样一个军阀混乱,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叫陶潜的人在思想上搅动了后代几千年,直到今日仍未停息。回望我泱泱大国几千年历史,不难发现,在诗作上,他没有李白那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奇,没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酸,也没有苏轼那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在人生经历上,他也没有像李白那样“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又赐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