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研究_
目前,业界和学者对林下经济有着不同的诠释,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总的来说,林下经济是指以经济学、工程学、生态学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林下条件、生态特点,选择种植或养殖适合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是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采集等林下经济活动的总和[1-3]。林下经济主要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林下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一种高效、富民的经济;其次,林下经济有效利用了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是产业经济的一个类别;再次,林下经济使林地生物多样性得到加强和完善,能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4]。本文运用 SWOT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为福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概况及模式
1.1 总体概况
2019年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2013年以来,福建省省级财政投入4亿元,重点扶持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种养等林下经济,实现了“以短养长”“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2018年,福建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了5 924亿元,福建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近3 00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600多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达到了100亿元,林下中药材产值超过10亿元,林下旅游产值近10亿元,其他林下经济带来产值超过20亿元。林下经济还带动了超过50万林农就业,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人数达到了近140万人,林农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2万余元。林下经济已经成为福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举措,有力促进了广大林农脱贫致富。
1.2 具体模式
福建省林下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主要表现为林菌模式、林蜂模式、林禽模式、林药模式、林游模式等(如图1所示)。
一是林禽模式。借助光线、食物、空间、室外空气,利用森林资源进行放养、圈养禽类。如福建泰宁利用金湖养殖乌凤鸡(如表1所示),福建平和利用树木灌丛养殖豚狸,极大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林蜂模式。利用富足的花类植物进行蜜蜂养殖。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蜂农获得可观的收入,还可以极大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如福建永定等闽西北地区非常适合发展这种模式。
图1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表1 2015—2017年泰宁养殖乌凤鸡情况一览表
年份201520162017成品鸡(万只)182245300产值(万元)7 1039 52612 354
2.1.3 丰富的森林资源
四是林药模式。合理划分林下空间,针对不同的土壤种植适合的林药,使土壤、地域与林药得到最佳配置。如福建三明通过林药模式,利用阴生植物的特性,推广种植名贵药用植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林游模式。属于新兴的第三产业模式,可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地开发,让更多游客前来生态旅游。福建省早在2007年就首次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思路,并取名为“森林人家”。截至2018年年底,福建省共培育600多家“森林人家”。福建森林旅游产值近年来在林下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得到提升(如表2所示)。
表2 2015—2017年福建省森林旅游产值占林下经济比重情况一览表
年份201520162017占比(%)0.941.281.85
2 福建林下经济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首先,福建背山面海,兼具山地、海洋性气候特点。全省气候湿润、温暖,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主要有武夷山脉和骛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其次,还具有复杂多样、生长良好、环境优越的森林类型:如亚热带针叶林、南亚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红树林、人工林等。再次,福建的水资源相当丰富。人均水资源量达到约3 300立方米,远远超过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 220立方米。总之,福建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
2.1.2 独特的地理位置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东北毗邻浙江,西面、西北接界江西,西南和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海上商贸集散地。交通系统日趋完善,形成了高速公路、高铁、海上港口、机场等强大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满足内贸、外贸快速发展的运输需要,为林下经济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
电子商务合同本质上也是《合同法》中调整的合同,但相对于普通的民商事合同来说,因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使得交易线上化,交易双方不再采用面对面的磋商方式订立合同,网络的发展使得合同的订立过程变得智能化、自动化,有些交易环节并没有交易双方当事人的直接参与,而是通过相应程序来进行。因此,电子商务合同在便利交易的同时,在意思表示的判定和解释上产生了比普通民商事合同更复杂的问题。此外,虽然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在民法上是平等的缔约主体,但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对于消费者而言,信息不对称和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突出,如何在电子商务交易中通过合同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林菌模式。利用丰富的树木资源进行金针菇等可食用菌类的大规模种植,定期定时进行采摘。如福建泰宁利用充沛的森林环境,种植红菇等可食用菌,红菇的产值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适性课堂“一二·三六”教学模式以“适性教育”为理念,以适合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一个目的、两种方式、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开展,能够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林下经济的发展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如仅仅依靠广大林农自身的资金投入,显然难以保障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虽然福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但是经济总量和周边的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出台扶持涉及林下经济的惠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全省2019年为林农发放普惠制金融贷款只有37亿元,从而限制了林下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发展,阻碍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和研发速度,大大减弱了产品的营销力度。
2.1.4 惠民的林业政策
目前,林农参与林下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只停留在面上,甚至部分林农错误地认为林下经济高投入低产出,生长周期长,不利于资本的回收。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没有统一的标准,个体户、企业、合作社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上不去,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从而导致林下产品成本高、效益低。
2.2 劣势分析
2.2.1 思想认识不足,经营较为粗放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由此可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的今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大多以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虽然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较多,但是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地方的特色,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2002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又进行了相关综合配套改革,2019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这些惠民的林业政策,使得福建林地资源得到加速流转,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更加高涨,广大林农参与林下经济的热情得到充分的释放,社会各种生产要素、资金、人才积极向林业特别是林下经济产业聚集,加快了福建发展林下经济的步伐。
本文对边坡内的变形开裂原因及可能的滑动类型进行分析,对边坡内出现民房开裂、路面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灾害的部位进行现阶段计算和评估,在汛期暴雨情况下,不良地质现象加剧,应及时治理,防止开裂等进一步加剧。
充灌程序采用自下至上的充灌方法,模袋在充灌进混凝土后,模袋布会出现膨胀拉紧,此时需调整上口边固定槽钢的拉紧葫芦,做好张力放松工作,以防模袋灌注不饱满。整块袋布灌注结束后,取出固定钢管,清洗泵车及管道。
2.2.2 发展规模较小,特色创新不足
妈妈说几个数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请孩子重复出来,内容可以越来越长。呵呵,别看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能够培养宝宝认真“听”的习惯,也会让宝宝乐此不疲。
2.2.3 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福建是我国重点林区,连续40年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2019年森林覆盖率达66.8%,共有林业用地91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1/5。其中毛竹林面积99万公顷,居全国首位;态公益林面积286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近1/3。这些资源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2.4 人才缺乏,专业技术落后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理论界、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比较滞后,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和研究;再加上林业是较为艰苦的行业,吸引力较小,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和农民,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和素质较弱,部分林农还是用原始的方式进行种植和养殖,林下经济总体效益较低。
2.3 机会分析
2.3.1 国家政策扶持,指明了前进方向
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视。2019年1月,省委书记于伟国在长汀调研时指出:“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省长唐登杰对加快推进福建林下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等扶持政策,全面加快福建林下经济发展和广大林农增收。
2.3.2 政府政策支持,注入了内生动力
国家高度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大力发展林下种殖、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的扶持。
2.3.3 市场潜力巨大,开拓了市场机会
一个人罹患疾病,其实是他自己内部出了问题。所谓的失败,溃散,都是自我解除武装乃至自身出了问题导致的。这世界,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活着”这个庞杂的命题中不断地觉悟。当然,觉悟,不是人人都具备的。需要一定的天赋,还有必要的后天的文化训练。我一直觉得,世上的人之所以这么多,且千差万别,个个不一还特别丰富,就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与其周遭环境乃至草木尘埃对话能力的。一个人有此等的意识,进而被呼应,当是人生幸事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正好契合了人民的需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的绿色产品营养价值高,备受推崇,而让游客徜徉于绿水青山之间的生态旅游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
就医前应想好病情描述,最好能说清整个前后病程的时间、症状、化验及检查结果、用药及用药的效果,病情复杂的可以列个表写下来,有些不方便直接带给医生看的可以拍下来给医生看。药要能说出药名,最好是药品名而不是商品名,记不住的可以把药盒子带上,病情叙述简明扼要一点。
2.4 威胁分析
2.4.1 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1)根据生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分别进行成本单价核算和成本总价核算。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林下经济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多个部门,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通力合作,需要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来保障,而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福建省涉及林下经济的法规制度十分欠缺,制约了福建省林下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4.2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医保要保障医疗需求合理增长,不能单纯持平或者降低医疗机构医保资金,随着患者医疗需求逐年的增长,预算中应当允许医疗机构费用的合理增长,并且对医疗机构结余资金留用作为鼓励。同时,要加强监管,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对事关大众健康、保健的基本医疗服务,制定严格的收费标准和宽松的报销政策,而对于有市场需求的特需服务如点名手术、高档病房、整形美容、全程特护医保不予支付[7]。
当前,林下经济和非林下经济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无法有效区分,再加上福建省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化程度不够,特别是优质品牌缺失,造成福建省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市场占有率较低。
自主呼吸试验(SBT)是指运用T管或低水平支持的自主呼吸模式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短时间(30 min~2 h)的动态观察,以评价患者完全耐受自主呼吸的能力,借此达到预测撤机成功可能性的目的[9-10]。给予呼吸肌功能锻炼,下调压力支持水平(PS),使潮气量(VT)>5 ml/kg为目标,保持PEEP和FiO2不变,如有以下任何一项指标将终止锻炼:1)患者主观感觉不适;2)SpO2<90%;3)HR>120次/分;4)SBP>140mmHg;5)VT<5 ml/kg;6)RR>30次/分;7)胸腹矛盾运动;8)辅助呼吸机参与。
2.4.3 专业人才缺失严重
一是技术人才缺失。林下经济需要懂技术能吃苦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福建高校和科研院所涉及林下经济的专业和人才都十分缺失。二是劳动力不足。特别是年轻劳动力都不愿意从事林下经济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导致林下经济人才和劳动力十分紧缺,林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得到保障。
3 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建议
3.1 统筹谋划,合理布局
深入分析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明确发展方向,整体规划布局,制定出台相应的林下经济政策,完善相关林下经济产业法律制度,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机制,打造林家乐模式、森林康养模式等产业新业态。从直接提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品转变为全方位提供森林食品享受、森林环境体验。科学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宜畜则畜、宜林则林,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的多元发展格局。
3.2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根据福建省不同县市的林地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模式,打造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特色,建设示范和典型。如,福建三明提出“一县一品牌”的发展战略;福建仙游提出各乡镇要突出特色,推动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标准化。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如加大食药两用特种动物养殖,加大观叶植物、花卉以及常用道地中草药种植。大力推进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登记注册保护工作。
3.3加大投入,壮大规模
根据福建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财政投入和税收金融扶持力度,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不断完善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培育一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林下旅游,重点扶持“森林+”旅游新业态,培育特色森林精品项目和旅游线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森林景观带建设,全力推进林下经济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
3.4 线上线下,开拓市场
加强林农与行业协会、合作社的深度合作,通过加工办产、订单合作的方式,构建林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林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林下经济产品线下渠道,不断完善和拓宽传统线下林下产品分销渠道和交易市场。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打造“互联网+林下经济”全新产业模式。林下经济经营者要主动对接电商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解决林下经济产品长期受传统物流、多层次渠道导致成本高、售价高的劣势,充分开拓林下经济相关产品市场网络营销渠道,让传统林下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增加林农收入。
3.5 提高质量,加强监管
林下经济经营企业要主动参与修订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工作,对特色林下经济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建立并完善林下经济产品的线上线下质量管控体系,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手段对林下经济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程精确化监督,确保林下经济产品绿色、环保、安全、卫生,实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3.6 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要抓住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的百万农民学历提升计划机遇,高校特别是涉农、涉林的职业院校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融入林下经济内容。福建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发源地的优势,继续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把技术带到田间山头,围绕林下经济开展精准技术服务,培养一批具备市场开拓意识、掌握林下经济相关技能、能够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带领林农增收致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3-45.
[2]周云珂,刘凯.四川省林下经济产业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3,34(1):89-93.
[3]吴娟,姚瑶,骆瑞清,等.林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战略性分析:基于福建省泰宁县、将乐县的 Fuzzy-AHP-SWOT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3):64-69.
[4]杜德鱼. 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