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研究:职业
0 绪论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是职业院校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众多职业院校而言,培训体系的设计尚未对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明确的界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训体系效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界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就成了培训体系设计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模型被广泛用于分析特定职位的能力素质需求;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后,胜任力模型正逐渐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因此,利用这一理论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分析,能够为完善在职培训系统设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进而更好地推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胜任力的概念
美国学者麦克莱兰最早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同员工的工作过程、工作绩效或者其他工作表现存在重要联系的技能知识或者能力特质。在随后的研究中,在麦克莱兰的研究基础上,学者们又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综合这些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胜任力主要特征包括:(1)胜任力可通过员工的工作绩效展开评估和预测;(2)员工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与胜任力有明显的动态匹配特征;(3)胜任力具有明显的区分识别性,能够将表现不同的人有效区分。
1.2 胜任力模型
在当前的研究中,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是最常见的两种胜任力模型。麦克莱兰在1973年提出了冰山模型,麦克莱兰认为,每个人的品质就如同冰山一样,除了可见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大量隐藏的内容。位于冰山上的可见部分是人们外在的、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易于了解和可被测量的特质,包括了行为和知识技能。而处于冰山之下的是不容易被直接观察的特质,包括了诸如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等。这些特质通常比较稳定,但却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直接观察。因此,在对员工的个人素质进行衡量时,需要关注他的可见特质,更需要对其不可见的特质进行重点分析。
博亚特兹在冰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胜任力的洋葱模型。在洋葱模型中,个体的素质被由内到外分解为动机/特质,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三个层次。越向外层的素质,越容易进行培养和评价;而越向内层的素质,则越难进行评价和获取。
2 职业学院在职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
理论知识教学在当前职业学院的在职培训项目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则相对安排的较少,特别是没有将校外企业的参与纳入培训安排。一些职业学院虽然意识到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培训过程中只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实地参观方式,无法从实质上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此外,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艺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然而,职业学院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往往有较大欠缺,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讲述比较沉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当前的在职培训体系也未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给予充分的重视。由此可见,不合理的培训内容是职业学院培训体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2 培训项目形式单一
整体上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目前并没有自主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课程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虽易于组织和管理,但由于在培训中缺少交流,过程缺乏趣味性,最终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培训流于形式。
2.3 考评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有一些学校已经在评价教师时对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加以考虑,甚至将培训结果与职称评定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但总体来看,依旧有很多职业学院存在培训中教师缺席情况严重,授课讲师敷衍了事的情况,这不但让职业院校教师不重视参与培训,甚至会引起他们对培训的抵触情绪。因此,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将培训与考核激励制度进行整合,以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端正培训态度,真正提升学习的效果。
上一篇:农村能源系统生态观及其生态工程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职业学院体育教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