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态思想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伦理基础
一、儒家生态思想及传统文化是我国工业走生态化道路的智库源泉
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存在。然而,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所引发的资源严重短缺,酿成的生态环境危机(如京津冀越来越严重的雾霾现象),也是客观事实。在市场经济中,工业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经济组织,不仅是法人实体,也是竞争主体。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履行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把人类家园——地球村建设的更加美丽、健康、持续、和谐与良善。企业既要获取利益,又要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企业既要健康持续良性发展,又要谋求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共生,还要谋求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协同与共荣。这需要企业科学地规划并设计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企业与自然环境在生态方面共生,在经济方面共赢,在社会发面共荣的复杂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一种典型的人工行为,需要良善的价值观做基础,需要人性回归天良,回归自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是工业实施生态工程的伦理基础,也是指导企业家修身的思想灵魂,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和谐与良性发展的文化平台。儒家伦理与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爱,这是良善价值观的核心与基础,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掘与弘扬。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自从人类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以来,人类所有文明的共同基础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导向的文明——生态文明。当今的文明范式包括生态文明(对应五行之木,五常之仁)、政治文明(对应五行之火,五常之礼)、物质文明(包括农业与工业等产业文明,对应五行之土,五常之信)、社会文明(对应五行之金,五常之义)和精神文明(对应五行之水,五常之智)。五大文明是相生相克的。其相生的闭合圈为: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其中,生态文明是共生的基础,没有生态文明这个前提,其他文明皆可能化为乌有。
我国从伏羲氏的古朴文明到当今的现代文明已有近八千年的历史。古代人类社会,尽管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关系简单,物质生产活动较少,但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仍对自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宝贵的生态思想。我国古代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至圣先师孔子总结了我国数千年的圣贤思想,创立了儒家学说。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孔子等诸圣先贤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秉承了人性的天良与本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与文化,可以说是博大厚重,熠熠生辉。我国儒家生态思想不仅大量地体现在哲学思维中,而且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家庭生活与经济社会活动之中,形成了生态道德律令。这对于上到天子下到庶民多等级人群的生存、生产、生活范式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敬畏天地的道德约束,还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的道德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 [1]儒家生态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工业生态化的重要智库。深入挖掘以儒家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是工业企业发展的伦理基础,也是工业走生态化道路的伟大智慧。儒家生态思想及文化还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与升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朝着社会经济新常态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的伦理基础与智库源泉。
二、“天人合一”是工业企业与复合生态系统协调、持续与共生的伦理基础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靠老天爷吃饭”的思想根植于人民心中,农业劳动要应时序而适时劳作,这种生产方式促进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天人合一”也是“天地人合一”之简称。“天人合一”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出发点。[2]笔者认为,我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源于伏羲的先天八卦①,后来的儒家与道家皆提倡天人合一,正是继承了伏羲和炎黄等圣人之思想。不过,道与儒两家的“天人合一”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道家的“天人合一”强调“以道为根”,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的独特之处;而儒家的“天人合一”则强调“以人为本”,在敬畏天地中积极入世是儒家的独到之处。《易经·系辞下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儒家所谓的“三才”就是“天地人”,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有阴阳,故合其六。古人所追求的“天地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一种境界与思想。《周易·乾卦》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神乎?”[4]这里所谓的“大人”是指洞晓天地之道而又能顺应自然规律的圣哲贤明之人。这句话强调了人们不能违背天地自然之道,而必须尊重自然,顺天应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实现天地人之间的共生与和谐。人们必须知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的道理,遵循“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规则。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以达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生境界。[5]《易经·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6]儒家诸经之首《易经》以天地人之道作为自然法则,强调了天道在于阴阳的对立统一,地道在于刚柔的对立统一,人道在于仁义的对立统一,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有条不紊的伦理体系。
上一篇:南沙河高台子大桥高速桥段河道治理工程研究
下一篇:建设生态文明的青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