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齐哈尔副市长的岗位上,他主抓了3项工作:水土流失控制工程,泰来、龙江、甘南3县的农田防风阻沙林带建设,齐齐哈尔市环城风沙林建设,并且都取得显效。
现在虽未退休,但他已经预约回乡去做义务护林员了。他说:“这将是我人生的新起点。”
他就是国内3所大学的客座教授、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王树清。
王树清说话和缓,但语义深邃,和记者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植树和护林,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等等。
王树清表情严峻地对记者说:“生态建设不仅是国计民生的命脉,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取向,当生态贫困仍然是这个世界痼疾的时候,先不要为匆忙而来的奢侈文化而欢呼,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这个世界是否和谐了,这种发展是否是可持续的,我们是否因此而幸福了。”
“眼下的大兴土木、跑马占荒的开发区建设,名不副实的生态旅游,等等,严重地损害了生态环境,不仅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对中华民族根系的戕伐。”
“森林是还不被人完全认知的遗产,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后代人;属于某个国家,也属于世界。在无知和贪婪的驱使下的无序开发,是不理智的人类活动,如果我们把本来应该是森林生长的地方破坏得满目疮痍,不仅毁了祖宗十八代的家当,还毁了子孙万代的家底。”
王树清语重心长地说:“植树不仅可以解决当代人的问题,还荫及后代,我们要造福后代,要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善待绿色,一定要医治生态贫困这个痼疾。”的确,他为了植树护绿在行动上相当执著。
在拜泉,有一句话说,树是王树清的爹,谁都能动就是不能动树,谁要动树王书记就跟他没完,他曾为此处理过几十个干部。
在拜泉,有为小树默哀三分钟的故事。那是1990年发生的故事。
上升乡团结村开农田水利工作现场会,车队刚好路过这个村前面的护村林,10行树被当地的山羊啃得白花花,他当时看到很痛心,又感到这是一个教育干部的好机会,所以立即让参加会议的同志都下车,面对着被羊啃得白花花的树桩子,请大家站好脱帽致哀三分钟。
在拜泉,还有一个给树守岁的惯例,那是王树清留下的。
那里年三十都要贴对子、放鞭炮、挂灯笼,有人砍树回来立灯笼。砍伐的时间都集中在春节这几天,王树清就在树林里守着。就这样,人家给年守岁,他给树守岁。
在理论上,他也是颇有见地。他认为,黑龙江的生态省建设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符合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他说:“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概念。所谓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我个人的理解,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上下级的关系要和谐,社会上的不同阶层要和谐,人与自然要和谐。”
他说:“为了打造和谐社会,就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有专家论证说和谐社会建成得二十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城乡的二元结构,解决好农村、林区的发展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突出生态建设的主体地位,创新发展模式,摈弃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利益的传统模式,建立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人富祉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建立农林立体开发的经济模式,推进农林区域产业链条的成熟与合理,最大限度地使用符合节约型社会的新技术,比如,沼气、生物肥、果树、稻田养鱼、鸡鸭猪鱼循环养殖,等等。”
王树清说,温总理曾说要让老百姓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等,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正在关注生态问题,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